在各方關注下,人事行政總處公告了明年的行事曆,總計115個休假日,紛擾聲中暫時劃上了休止符,接著就是企業人資夥伴們展開檢視、調整建議、勞資會議、決議公告的一連串作業,這已是習以為常卻步不可不為的工作步調,只是我們又見到了矛盾情結的上演,各種的休假攻略誘直接應運而生,提供各種補班調整作為可以更長時間的休假,然據輿情回饋補班太辛苦,讓政策又立即採取正面回應,這是良策嗎?到底廣大勞工朋友是想什麼呢?是哪裡出了問題呢?小時候我們都讀過「父子騎驢」的寓言故事,當初就是一個故事,但現在想想格外值得玩味。
一切都是因人而起,對於人資來說這是亙古不變的金句,我們會說人事人事,有人就有事,因為人是自主的生物,有自己的思維、經歷與認知角度,當然也都生而既有表達自我意識的自由及權利,在ESG議題當前的如今,姑將此納為「尊嚴」基礎,但不能忘了「平權」的聲音,時間的沙漏是如此規律且無私的持續流逝中,要多少的休息是對的?前幾天AI教父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先生勉勵台大畢業生Run Don’t Walk.坊間各種自我解讀,而我看到的是工作究竟是為了食物而奔跑?還是為了不成為食物而奔跑?不能說黃執行長一夕爆紅,但是,之前又多少他的訊息呢?我們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,而不是從他肩膀上出發!勇往直前之所以「勇」,就是朝向目標勇敢前進,現今職場瀰漫著生活品質優先的氛圍,並不是意味著貪圖安逸,當然在好幾次場合有學員跟我說,問題是努力也不一定會成功,當下我十分果決地告訴他,是的,但是不努力、不投入,是絕不會成功的。
安靜離職(quiet quitting)、舒活(soft living)深得國際廣大勞工的心,但倡議者應該忽略了人們希望成功登頂的期待,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,永遠困擾著深陷其中的我們,沒有人會說我不要成功,只是願意投入的多寡成為分水嶺罷了!課間學員的問題正是如此,當然相信馬上有慣老闆、奴性…的聲音出現,我必須說我認同也理解,但是,這不應該是阻卻自己發展的理由,輔導、授課這麼多年來,常常見到不知所以然的問題,提問總是我做得不開心、我不知道自己在幹嘛、我希望找到有發展的工作…,經過傾聽了解問題後,我也總會不識趣的問,那我們自己想做什麼?能做什麼呢?當然,多數回應也只是聳聳肩之類的一笑置之。
我自己也曾遭遇此等情境,值此必須先做到捫心自問方有解,以持平不偏頗的心態問自己會什麼?能做什麼?可以獨力完成任務嗎?所得到的答案都是正面且滿足才有發言權,才可以緊接著問自己喜歡什麼?想要什麼?工作上可以創造局面嗎?分享中常運用冰山理論來說明知識、技巧與態度(Knowledge、Skills、Attitude,KSA)的重要性,畢竟要了解自己能否進入職場後得以勝任愉快?獲得工作價值感與被認同感是至為關鍵的因素,而真的會、還好、不太會的差距正是告訴我們答案之所在,與其直接起跑,不如先了解自己的體格、肌肉,給予適當的訓練來強化技能,再加上輔助的器具、衣物、跑鞋,一切自能水到渠成,而透過不斷參與競技蓄積能量,勝利終將到來,我們在職場也是如此的,我們所具備的技能與職務所需愈相符合,獲得錄取機率愈大,入職後職能透過執行任務陸續出現缺口,就必須透過訓練補強,隨著技能益發純熟,自然可透過優異的表現獲得欽賴,當然會愈做愈有興趣,達到所謂勝任愉快,更遑論會罹患週一症候群之類的心病啊!即便日後因內外在因素考慮轉換職場,也才有足夠的條件,因此良方還是握在自己的手中的。【文/楊宇聖總經理】
Comments